議程資訊



學術論壇


A1. 輸送現象與分離程序

「輸送現象與分離程序」論壇聚焦於化工與相關領域中物質、能量與動量傳輸的基礎與應用,涵蓋流體力學、熱質傳、膜分離、蒸餾、吸收、萃取等核心技術。論壇旨在能源儲備/轉換、環境監控/改善、生醫檢測/分析及材料製備/檢驗等應用方面分享最新理論發展、數值模擬成果與實驗研究進展。透過多位專家學者的專題演講,期望啟發跨領域合作,推動輸送與分離技術在淨零永續、高效製程及智慧醫療之發展。

[A1-1] 輸送現象與分離程序I
主持人

莊怡哲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郭修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王翔郁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
Invited 施志欣教授 逢甲大學化學工程系


[A1-2] 輸送現象與分離程序II
主持人

莊怡哲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華繼中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林立強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林育君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醫療器材與醫學影像研究所

A2. 熱力與界面工程

熱力學與界面科學在能源轉換、先進材料、環境工程及生醫應用中扮演關鍵角色,涉及從分子尺度到工程系統的跨尺度機制解析與設計。「熱力與界面工程」學術論壇匯聚國內外熱力學、膠體與界面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論壇主題涵蓋平衡與非平衡熱力學、多相界面現象、膠體與分散系統設計、奈米與微結構對界面特性的影響,以及多尺度模擬的整合應用。期望透過本論壇平台,促進產學研間的跨領域交流與合作。

[A2-1] 熱力與界面工程I
主持人

張瑞呈教授 中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簡思佳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李文亞教授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
Invited 張瑞呈教授 中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高立衡教授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A2-2] 熱力與界面工程II
主持人

周盈年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陳儀帆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蔡德豪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周盈年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李旻璁教授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

A3. 生化與生醫工程

生化工程與生醫工程是融合生物學、醫學、化學與工程學的跨領域科學。生化工程著重於利用微生物、酵素或細胞進行生物製程,應用於藥品、生質能與環保等產業;而生醫工程則結合工程技術與醫學知識,發展醫療器材、影像診斷系統、人工器官及再生醫療,提升醫療品質與病患照護。兩者皆在推動生技與健康產業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為人類健康與福祉帶來革新。本次化工年會的生化生醫工程論壇特別邀請了相關領域的傑出研究者,包含了清華大學的胡育誠院長、東海大學的張嘉修副校長與中央大學的陳文逸副校長擔任Keynote講座、以及多位邀請講者,共同分享最新研究的進展。在此,誠摯的邀請同好共聚一堂,享受生化、生醫與工程交會的盛宴。

[A3-1] 生化與生醫工程I
主持人

姚少凌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胡育誠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胡育誠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李孟娟教授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Invited 蔡伸隆教授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劉宣良教授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


[A3-2] 生化與生醫工程II
主持人

陳文逸副校長 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王勝仕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陳文逸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Invited 王勝仕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郭家宏教授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食品科學系


[A3-3] 生化與生醫工程III
主持人

藍祺偉教授 元智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學系
張嘉修教授 東海大學副校長

特邀講者

Keynote 張嘉修教授 東海大學副校長
Invited 藍祺偉教授 元智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學系
Invited 李思禹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A4. 無機材料、觸媒與反應工程

無機材料、觸媒與反應工程」論壇將聚焦於新興材料於能源轉換、環境淨化與永續製程中的催化應用與機制探索。論壇涵蓋高熵材料、奈米氧化物、電催化與熱催化系統於二氧化碳還原、氫氣生成、碳捕集與資源化等關鍵議題,強調材料設計、界面控制與反應動力學的整合策略。講題橫跨理論模擬與實驗驗證,從原子尺度理解反應機制,到催化系統的實際工程應用,展現無機材料在淨零碳排與綠色化工上的多元潛力。論壇將促進跨領域對話,連結基礎研究與產業需求,探索催化科技的未來可能。

[A4-1] 無機材料、觸媒與反應工程I
主持人

林裕川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曾怡享教授 逢甲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陳敬勳教授 長庚大學永續發展與能源科技研究中心
Invited 楊東翰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Dr. Hiroyuki Takano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ited Dr. Piyasan Praserthdam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A4-2] 無機材料、觸媒與反應工程II
主持人

楊東翰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陳朝煌博士 工業技術研究院

特邀講者

Keynote 呂世源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游文岳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陳仕元教授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sukuba

A5. 電化學與能源技術

「電化學與能源技術」論壇聚焦電化學於化工與能源領域的創新應用,涵蓋電池儲能材料、電催化綠色製程及光電能源轉換等最新技術發展。邀集專家學者探討從材料設計、反應工程到系統整合的關鍵挑戰,分享先進研究成果與理論進展,促進跨領域交流合作,推動電化學在能源轉換與永續發展中的學術影響與產業應用。

[A5-1] 電化學與能源技術I
主持人

吳季珍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蘇威年教授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應科所

特邀講者

Keynote 段興宇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陳嘉晉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鍾昇恆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


[A5-2] 電化學與能源技術II
主持人

吳季珍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潘詠庭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蘇威年教授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應科所
Invited 吳子和教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Invited 潘詠庭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A5-3] 電化學與能源技術II
主持人

吳季珍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林玠廷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衛子健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林玠廷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賴怡璇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

A6. 永續技術與環境工程

面對氣候變遷與全球碳中和目標,永續技術與環境工程已成為產業創新與政策推動的核心關鍵。台灣正積極導入再生能源、資源循環、碳捕捉與智慧環控等前瞻技術,促進綠色轉型與環境治理進步。本次化工年會的永續技術與環境工程論壇,聚焦最新的永續科技發展與環境工程應用,內容涵蓋能源、生態、食品、材料等,共同探索在2050淨零願景下,如何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策略。

[A6-1] 永續技術與環境工程I
主持人

吳意珣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楊恩誠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系
Invited 鄭宇伸教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Invited 彭及忠教授 虎尾科技大學文理學院


[A6-2] 永續技術與環境工程II
主持人

李思禹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吳耿東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
Invited 吳紀聖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陳文亮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系
Invited 李明蒼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

A7. 有機化工材料及特用化學品

在現今的化學工業中,需要針對特殊功能與應用場景,細緻地設計分子結構,製備關鍵材料與化學品,以提升台灣產業之領導地位。同時,原料來源、製程及回收等方面,亦需兼顧低能耗與低汙染等永續指標。因應此趨勢,本論壇特邀在精準高分子合成、綠色化學及有機材料應用等領域之專家和與會人士共同探討有機化工材料的新契機。

[A7-1] 有機化工材料及特用化學品I
主持人

游聲盛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林慶炫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費安東教授 (Antoine Venault) 中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吳知易教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A7-2] 有機化工材料及特用化學品II
主持人

陳致光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彭之皓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
Invited 陳致光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
Invited 簡秀紋教授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A8. 多尺度模擬及程序系統工程

隨著工業數位化與智慧製造的迅速推進,智能多尺度建模與先進製程模擬正成為提升產品設計與製造效率的關鍵技術。新型材料開發方面透過計算材料及多尺度模擬技術。透過建立完整的結構-性質關聯理解,期望能降低新材料開發的試誤成本,且積極了解高熵合金特性與應用潛力。程序系統工程同樣在工業數位化中也扮演著相當重要角色,通過建模、模擬和優化等方法,幫助企業提高製程效率、韌性、降低成本、減少環境影響,並實現可持續發展。

[A8-1] 多尺度模擬與程序系統工程I
主持人

陳榮輝教授 中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吳煒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陳榮輝教授 中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康嘉麟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楊舒博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吳采薇教授 Tohoku University
Invited 余柏毅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A8-2] 多尺度模擬與程序系統工程II
主持人

李瑞元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張博凱教授 中原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張博凱教授 中原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Invited 吳思恩教授 中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洪英傑教授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
Invited 林子仁教授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A9. 軟質材料、感測系統及穿戴式裝置

軟性材料是穿戴式裝置的必要元素,而穿戴式常與感測系統連結一起,如測量心跳、血壓、血糖及血氧等或感測淚水汗水中的成份。將電極及電路元件做成貼片貼在皮膚/眼睛或以軟性(撓性)材料為基礎的穿戴式感測系統是十幾年前逐漸形成的趨勢,相關的研發也持續發展中。主題的三個元素都是發展穿戴式裝置的主軸,藉由邀請演講、口頭/海報發表及相關研發的產官學界先進及年輕後學匯集一起的互動與激盪,期待能激發出更多創新與機會。

[A9-1] 軟質材料、感測系統及穿戴式裝置I
主持人

許梅娟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林宏殷教授 國立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林宏殷教授 國立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
Invited 王詩涵教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Invited 楊閎蔚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醫工系


[A9-2] 軟質材料、感測系統及穿戴式裝置II
主持人

廖英志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黃俊仁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廖英志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黃振煌主任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黃俊仁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A9-3] 軟質材料、感測系統及穿戴式裝置III
主持人

趙玲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游聲盛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特邀講者

Keynote 趙玲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游聲盛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Invited 林忻怡教授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